上周六畢典要上班卻雷雨交加,我上班路程雖然短,但只要持續下大雨路面會大積水,深怕小白爬坡前就掛掉。往常畢典都會下雨,但今年下的最猛烈(老天到底有多麼不捨這些畢業學子啊)。停紅燈時候,雨大到我有一種穿雨衣在尼加拉瓜大瀑布做人體極限測試的感覺。我想畢業生狼狽到校、褲子鞋子濕應該很矮柚,跟我一樣有汗皰疹困擾的應該更鬱卒才對。
以為接下來都是這種雷雨天,沒想到,周日天氣卻大好。打掃完房間後心想難得的好天氣沒出門真會對不起老天爺,且後面巷子正對我房間的鄰居辦喪事,唸經麥庫超大聲,從一早聽到中午,再不出門連我也快被超渡。
拿出手機查閱電話簿反覆來回按來按去,媽的,朋友原本就不多,現在人還在同一區過活的更少,好不容易鎖定幾位有機會出來的死忠兼換帖,嘟了幾聲不是沒接就是回應在上課。霎時間背景全暗,我喪著臉覺得自己真是全世界最沒有人緣的人了。就在遲疑該不該出門的同時,拾起桌上7-11集點卡,我發現一件讓我憂鬱症加劇的事─ 那就是,我~的~雙~手~也中標了,媽的!
腳趾折磨一個月還不夠,現在雙手也一起湊熱鬧。這時,出門的心情全沒了。癱在床上,關掉手機,就繼續讓經文超渡我吧~
憂鬱歸憂鬱,還是要積極抗汗皰,所以今天又找到這篇: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女性朋友夏天喜歡穿涼鞋,如果腳邊出現一顆顆小水泡或結痂狀,就很尷尬了。皮膚科醫師說,季節交替常發生的汗皰疹會被誤以為是香港腳,因為奇癢無比,有人把水泡抓破,反而造成感染。
一名女性患者長期為腳後跟、腳趾縫出現的水泡困擾,除了奇癢難耐,夏天穿高跟鞋也不美觀,到藥房買藥時,藥師才告知是汗皰疹,無藥可治會不斷復發,建議多補充藍藻、維他命B,提高免疫力即可以降低發生的頻率。
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說,有人初聽到「汗皰疹」會嚇一跳,其實就是濕疹的一種,好發在溫暖、悶熱季節交替的時節,熬夜、壓力大也容易復發;尤以容易流手汗、腳汗的體質患者居多,常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掌、腳趾側面。
楊志雄說,汗皰疹是一顆顆的小水泡,有的會凸出成透明、亮亮的一小顆,患者常會因為癢而抓破或拿針將水泡戳破,如此反導致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建議要保持通風、避免抓破,經皮膚科醫師確診後可塗抹類固醇藥膏。
他說,門診常遇到患處千瘡百孔的患者,女性朋友因為愛美還會留意,男性朋友常不以為意,將腳繼續悶在襪子裡,感染情形通常顯得較嚴重。
楊志雄指出,汗皰疹就算沒有擦藥也會在2至3週內痊癒,痊癒前會出現環狀脫皮,少數患者會反覆發作,建議讓患部盡量保持通風,適當的壓力排除也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一起提高免疫力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