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升高中?專科?還是高職?相信當年大家應是挺茫然的。由於家人不想日後被怨上一輩子,所以不幫我決定這種事。單純的我首次面對未來的路,只是憑日常生活的觀察,認為家裡該來點不一樣的風氣,至少學生時代的成績與學校都攸關著家長的面子,所以高職被我封殺了。

小學五年級在鄰居的影響下老媽主動送我上「芝麻街美語」,每期學費台幣5,400元,在十幾年前這樣的金額不算少。上課看圖發音玩遊戲,Winter, Spring, Summer, Fall等英文單字口訣背得超級溜,還有老外的幽默風趣,讓我對外文很有感覺。這份感覺到了國中越是顯著,因為英文成績帶來的成就感,我更愛外文。加上,有好長一段時間跟家人一起看中視「繞著地球跑」,那些異國風景促使我決定外語這條路。

只是為什麼不是英文而是西班牙文?坦白說,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是它?當初聯考成績只能被分發到這樣的科系,若不是分數的關係,不然我倒是想唸德文,幻想隻身於海德堡大學受日耳曼文化薰陶。「西班牙文?那是什麼東西,連聽都沒聽過。能拒絕嗎?拒絕了又該淪落何處?」當我聽到被分發的科系,我心裡是這麼O.S.的。嘆了聲「唉」,不欣然接受也得唸!所以,每當被問起「為什麼唸西班牙文?」我也懶得說上這一些,只用「因為我喜歡Flamenco」隨便打發,特別是面對西班牙人更要好好巴結他們,不然說上什麼聯考成績因素等等,他們哪懂得了這麼多。再者,中文能一句話講完的事,我可是得用兩三倍以上的西文句子去解釋,多累人。

開始學西文的時候,感覺自己彷彿置身非洲唸著日語,因為西班牙文a, e, i, o, u母音跟日文發音是一模一樣。常常單字考試淒淒慘慘,一個單字背N次還是記不住,要不就是記得太熟把西文單字套在英文單字考卷上,英文國籍nationality寫成nacionalidad,英文老師哭笑不得。西文學得辛苦之外,副修英文課又是全堂英文教學,簡直鴨子聽雷,所以放學都是沉重地扛著書包返家,也聽說有住宿生耐不住壓力而暗夜哭泣。到了二年級,學長姐以及老師吹倡遊學會提升西文程度之下,有部份同學參加暑期遊學,我呢?我當然是很想去,只是老爸覺得二年級還太嫩,暫時不允許。暑期結束,那批遊學的同學們回來了,我好奇他們的西文能力遠過於他們玩了哪些城市。課堂中,我也感受到他們十萬多元台幣的確沒白花。而我,在他們回來的兩年後也去西班牙遊盪,找到唸西文的信心與樂趣。

在學期間師長們不斷激勵我們,說著西班牙文的市場多具前瞻性,不論貿易或者公職都很須要西文人才。五年或七年過去了,同學們繼續走本行的越來越少。很多想轉行的同學捨不得放下學了這麼久的專業,所以掙扎過。我因為太不捨,所以硬著頭皮繼續走,即便心志偶爾會搖擺不定,但不懷疑自己的專業。直到面臨求職,我感覺西文職缺並不如想像的多,我質疑了我的執著是否正確,於是認為外文只能夠視為工具,不要以專業科目來唸,抑或說,寧可是一個學會計的人把會計學好,然後出國留學拿個碩士或遊學練好外文,也不要一個以外文為專業科目的人去國外學會計,那須付出很大代價且事倍功半。當時我是這麼想也是灌輸這觀念給身旁的朋友。然而,前陣子朱學恆演講中提到「在校所學的專業科目不一定是未來走向,而是延伸其它領域的籌碼」點醒了我,我發現學校老師鼓勵的話並沒有錯,其實西班牙文的出入可以是廣泛也可以是狹窄,端看你怎麼去思考與捨取,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怕苦。

外文這條路,我尚無法全然評值不值得(我一生還沒結束阿),但以目前來看,我想它對我有正面的幫助及意義。從迫不得已被分發唸西語到捨不得放下西語,也許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事,但凡事都須努力耕耘。最後,我想套李國修一句話勉勵仍在求學的莘莘學子或和我一樣質疑自己專業科目的人--「立定志向,排除萬難,勇敢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llo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